本文转自:劳动报
摘要:一机在手,打球不愁!
一机在手,打球不愁!9月3日下午,以“创新、与智慧同行”为主题的2022年上海市手机乒乓球挑战赛在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拉开战幕,来自区乒协、乒乓球俱乐部的18支球队、54名运动员以手机为球拍,展开了混合团体比赛的角逐。最终,嘉定乒协、徐汇乒协、小米加步枪队分获前三名。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上海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不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涌现了王励勤、许昕等多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近年来,上海群众乒乓球赛事更是持续升温,并不断推陈出新,诞生了诸多创意玩法。2020年市乒协和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联合推出的首届手机乒乓球挑战赛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手机乒乓球挑战赛并非手机端的电子竞技,而是以手机为球拍,釆用特制的长2.2米、宽1.2米的专用小球台进行角逐的一项乒乓赛事。
因为简便易行、趣味十足,首届赛事举办以来,手机乒乓在上海日益受到更多市民的欢迎,其影响甚至扩展到了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今年上海市民居家抗疫期间,手机乒乓更是成为了不少家庭健身娱乐的新选择。
基于此,上海市乒协携手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再度推出了此项赛事,不仅报名者更加踊跃,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的赛事还吸引了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和奥运冠军、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的加入。
站在熟悉的球台前,两位“久经沙场”的乒坛名将兴致勃勃地拿起手机切磋起来。看似简单的你来我往,实则难度不低,即使是多次笑傲世界赛场的王励勤也小心翼翼,适应了好一阵儿才尝试了一记扣杀。
这样的乒乓赛究竟是门槛更低了还是难度更大了?赛场边的裁判员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由于手机屏少了胶皮摩擦,旋转系数下降了,看着有机会的高球,猛扣之下可能出台。虽然打起来不容易,但手机代替了球拍,也让选手之间的差距陡然变小,竞技关系更微妙,所以趣味十足也看点十足。”
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陈一平表示,希望通过手机乒乓挑战赛,一方面可以使乒乓运动更容易进入那些缺乏较大空间的社区、楼宇乃至家庭,另一方面也让乒乓活动增加了新样式,使乒乓球爱好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王励勤也感叹,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发展成为多种功能的智能化用品。手机乒乓的出现,将进一步拓展其健身、娱乐的用途,让乒乓球运动更便捷地进入到千家万户。